有幸作为武汉学生代表于2015年6月18至25日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曼谷友城青年项目,项目又名Utmost Bangkok(美极曼谷)。现从所见所闻所感出发,得文如此。
与君初相识,却似故人归。
六月十八日,从天河机场登机时,是我们武汉四人代表团的初次聚首;迈出素万那普机场时,是我们与曼谷的首次接触;踏入曼谷市政厅时,亦是我第一次与八十余名来自不同国家与城市的同龄人相聚一堂。尽管都是第一次,却好似相熟已久 - 与老友相似的默契,欢快且轻松;与武汉相似的天气,热且热情;与国人相似的脸庞,亲切且友善。
我们抵达曼谷市政厅时,会议厅里已满满当当坐了五、六十余名亚洲城市代表。刚入座,前排柬埔寨学生代表就回头友善地询问我们的国籍与城市,当听说我们来自中国武汉时,他们很开心地用中文说到“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们。”同时一起说出这句话的,还有坐在我们左侧的日本学生代表;以及不久后,在晚宴上与我们碰过杯的每一位城市代表。我们相互自我介绍、交换基本信息、讲述自己印象中的他国文化和语言、寻找同一小组的成员,同时猜测着谁会是自己的异国室友。
我的室友是来自柬埔寨首都金边的Moly。巧的是,她正是我进入市政厅后第一位与我打招呼的那位学生代表。 大眼睛、笑起来时露出的整齐洁白的牙齿、小麦肤色、高高扎起的马尾、金属框眼镜...看起来与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女孩别无二致。Moly很健谈,辅修国际关系的她对中国国情也相当了解。当天夜里我们俩聊到深夜才入眠。关灯前她对我说,“ Iris,你知道吗?第一眼见到你的时候可把我吓坏了。因为你和我在柬埔寨的闺蜜长得太像了,现在聊了这么久发现你们性格也很像。”我们一边乐呵呵地笑,一边感叹缘分不浅 - 居然有机会飞出国界线在异国他乡邂逅这样一段陌生又熟悉的友谊。
这种感叹在接下来几天里也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相信它也在BSCYP2015每位成员的心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You are divided into 7 groups, and 7 groups 7 different visit studies, because we want to show you different aspects of Bangkok.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why this program is called ‘Utmost Bangkok’.”- 当我询问为何大家都被分到不同小组且参加不同游学活动时,曼谷城市管理局(BMA)主任这样解释到 - “因为我们想尽可能多地向你们展示全面的曼谷、多样化的曼谷”。
他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一周的时间里,我不仅认识到了美极曼谷,还有兼容曼谷、欢乐曼谷、绿色曼谷、美味曼谷、发展曼谷……
曼谷无疑是美丽的 - 蔚蓝的天空、叹为观止的佛塔寺庙、静谧的湄南河、友善守礼的志愿者们。
这是个兼容并包的城市 - 传统建筑与钢筋大厦毗邻,最受尊敬的是佛教却也不乏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信仰者,随处可听见各种外语、看见各国旅客。
这是个欢乐之都 - 观赏大皇宫时震撼的乐、参观如主题公园一般的曼谷博物馆时新奇的乐、夜游湄南河江上吃晚餐时惬意的乐、被撞色建筑与多彩大巴冲击视觉时新鲜的乐、夜里看街边小吃张罗客人时热闹的乐、蟒蛇园里惊悚的乐、购物时物美价廉的乐、有热心人相助时体贴的乐、被笑脸相迎与问候时的热情的乐、与朋友们一起无论做什么都会喜上心头的无缘由的乐。
这是个绿色的城市。道路两旁挺立的国树、房屋四周嫩绿的青草、高楼大厦间绿色的街心公园、居民楼顶温馨的空中花园,以及不远处的植物生态园……在首都这样寸土必争的城市,能保持如此大的植被覆盖面积着实不易。再抬头看看蓝天白云,闭目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越发感叹绿色曼谷的可贵。
这是个美食之都 - 各色各样的海鲜、浓郁可口的泰式咖喱、又酸又辣又甜的冬阴功汤、酸爽可口的泰式炒面、鲜香无比的泰式火锅、清新爽口的芒果糯米饭、香甜多汁的热带水果……
这更是个不断发展的城市。我所在的小组名为TAKO,游学主题为“学习” - 了解发展中的曼谷。曼谷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创新、学校教育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培训。TCDC为大众提供了全球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设计材料库、潮流预测书、大师作品展、创新交流会等激发新意的活动;公立小学除授课外,为学生提供了管理学校银行、种植蘑菇与青菜、养殖鱼虾、学习甜点制作与饮品制作等课外实践机会,并会根据劳动成果支付学生相应工资;政府下属的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了六大类、数十种第三产业培训课程,每年培训万余名待业人员,并帮助他们再就业或创业。对创新、教育和再教育的重视无疑是曼谷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这也无不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地方。
曼谷,诚如BMA主任所说,从不同角度看它,就会有不同的它。
而每个它都令我心驰神往。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泰国亲王兼曼谷市长亲自主持开幕式时说过这样一句话:“We organize such a program because we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youth, and we want to unite the youth of Asia.”(我们举办此项目是因为我们相信青年的力量,并愿借青年之力团结亚洲。)
类似的话在形势与政策的课堂上我也听过不少次,以及从历史课上和微博上了解到的亚洲各国国情 - 这两者在一个月前于我而言,是生硬记住的知识点;而现在是一段生活经历。
这个项目让我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的邻国。说来惭愧,此行前,想象中的泰国贫穷而落后、柬埔寨战乱而动荡、越南人民食不果腹且生活单调、韩国人素喜整容、日本人谦卑但固执、俄罗斯人坚韧且冷酷…… 一周的交往后,我发现这些大多数国人都以为是的情况其实并不准确。
可能是因为身处首都,我感受到的是富足与现代化的曼谷。曼谷人民吃穿用度与国人并无明显差异,各大商圈里顾客络绎不绝,湄南河畔高楼耸立,公路上私家车往来如梭…… 同样与印象中相去甚远的还有虽然政治局势动荡但整体稳定的柬埔寨、或丰腴或壮实且能歌善舞的越南学生、时尚大方欣然接受自己原本容貌的韩国女生、谦虚友善习惯于倾听的日本学生、优雅知性的俄罗斯学生。
明明陌生而又不愿了解,任凭自己的想当然发展成文化偏见,这样的无知在课堂上很难自我察觉。我们时常因陌生而恐惧、因陌生而抗拒,因而产生间隙。愿今后的自己能够走出书本,多多走出国门去了解、去熟悉邻国,借此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打破思维定势、摒弃文化偏见。
这个项目让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学生合作。我们从陌生到彼此熟悉,然后一同参与游学课程,一同讨论演讲展示的形式与内容,一同制作视频与幻灯片,一同排练至深夜。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友谊,还有思维的碰撞、彼此间沟通的技巧、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以及随机应变的工作能力。作为一名语言和文化学习者,我在这里得到了应用专业知识与锻炼交际能力的机会;同时作为一名语言和文化爱好者,我因此而更加深爱语言与文化。
这个项目也让我真切体会到借青年之力团结亚洲的可行性。一周时间的相处,便让九个国家、八十余名青年相识、相知、相惜,且因此改变了固有的偏见,播下了亚洲情结。愿类似的项目越做越好、越来越多。愿大家多倾听、多理解、多交流、多相处。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朋友》- 这是街头表演时,我们武汉代表一同表演的歌曲;是告别晚会上,我们中国学生一起演唱过的歌曲;也是铭刻在大家心中的美好愿望 - May we be friends forever, may Asian countries be friends forever。
在曼谷的每一天都很充实 - 早上七点起床,晚上两点半入眠 - 这中间很少有时间是虚度的;而这种难忘的充实感在一个月后的今天,在我的心中留下的是 - 我仍然记得在什么时间、与什么人、做过什么事。
我记得第一天晚上武汉四人小分队与韩国女生、北京男生一起的夜游,路边水果摊的榴莲香甜可口;记得室友Moly与我讨论中国的政治体制,很赞赏地讲出那句让她印象深刻的“白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记得如同主题公园一般的曼谷博物馆,我们坐船、坐电车、坐天铁在曼谷时间轴上飞速前进;记得游轮上两岸辉煌的夜景,记得船顶悠悠的江风;记得每晚和武汉小伙伴一同去便利店买各种实惠而可口的零食,记得买完一大袋后算出人民币价值不到20元时的欣喜;记得我们武汉三人组为准备街头表演的节目而排练到深夜,边打呵欠边唱歌;记得街头表演那天,临时得知需要换节目时的慌张与最后完美谢幕时我们三人的欣慰;记得文化展示夜开幕前我们仨趴在桌上写完100张明信片后转动手腕时的酸痛感,记得那天一张张分发明信片时各国代表赞许的目光;记得贴心的室友Moly每次晚宴前都要帮我画个精致的小淡妆,我时而喊她Moly Sister,时而称她Moly Mother;记得沙滩游戏时突然而来的海水上涨与滚滚波浪,也记得轻微的皮外伤完全没能阻止我们继续奔跑、跳跃与高兴的尖叫;记得小腿陷入泥里,鞋里都是贝壳时植树的新奇;记得海边午餐后与印尼女孩Sari一同录制创意视频、与中国小伙伴们一同拍摄搞笑照片时的欣喜;记得从外省返城时,因我随意哼起一首歌而引来一圈泰国好友聊天谈笑的惬意;记得暴风雨来临前夕,大家匆忙吃完露天晚餐赶回大巴时的遗憾;记得TAKO全体组员在TCDC被高科技惊呆时的表情、记得我们在体验泰式按摩后的洋洋得意、记得晚餐前全体组员一同在天台游泳的惬意、记得我们席地而坐讨论和排练演讲展示到转钟时的倦意、记得最后那天我们四个人带着全组八人意志做完展示时长吁的那一口气;记得最后一夜全体中国学生为大家准备的惊喜,熊逸潇与我再次站在中央为大家领唱《朋友》时眼眶的湿意;记得泰国志愿者们手持玉盘与香烛,在黑暗里为我们系上白色绳结时的哭着说过的每句话;记得全体代表最后一次舞蹈狂欢后的拥抱与不舍……
美极曼谷,感谢有你。感谢给我这次机会参加BSCYP2015的你,感谢精心准备这次盛会的你,感谢一周里相伴左右的你,感谢在这样美丽的一个“你”处遇见的每一个你 - 曼谷 & 你们。
相聚有时,后会有期。我知道我们还会再见。
作者:乐文婉(外国语学院学生)